民建江苏省委
  • 当前路径:
  • 首页
  • 参政议政
  • 详情页
民建无锡市委会提案助力无锡名人文化建设
作者:崇真 来源:民建无锡市委 发布时间:2025-02-05 06:36

“相比传统的‘走马观花’,现在有了‘声光电’的加持,逛这种名人故居更有互动感,观众也能从展览中学到更多东西。”今年暑假,很多带孩子逛无锡名人故居的家长们在参观中都惊喜地发现,无锡的名人故居在改造后体验更加丰富了。

 名人故居是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灵魂。去年以来,无锡全面启动‘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旨在优化拓展当地名人乡贤的旧居故居功能。在无锡贯彻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中,明确了40多项数字文化建设场景清单,鼓励引导钱穆钱伟长故居、梅里遗址博物馆等名人文化展示场所应用数字化、元宇宙等互动方式,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式的文化场景空间,以年轻化、现代化的表达,讲好无锡名人的故事。比如民众进入钱穆钱伟长故居内,不仅可以看到场景复原的活态展示陈列,还可通过手机扫码查看详细信息,实现AR沉浸式参观。

在无锡的名人故居提升改造中,民建无锡市委会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在今年1月召开的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民建无锡市委会提交集体提案《关于激活名人文化  焕发我市历史文化风采的建议》,建议挖掘和弘扬老城区梁溪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将其转化为增加城市软实力的动力和优势,助推我市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一是文化破圈,打造名人文化IP,通过举办主题音乐节、街头民乐表演,赋予游客生动具体的文化体验。二是依托影视、文学作品,开发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大型剧本杀等文化体验项目,提升小娄巷景区等历史遗迹知名度。三是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通过推动元宇宙、数字化与本地历史人文融合发展,为游客、用户带来更趣味、沉浸式的体验,也为线下场景提升流量,打造老城区文化名片,展现出无锡丰富的人文历史与民风民俗。

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对此提案答复表示,这些建议为无锡名人文化的激活与传承提供了创新思路。目前,无锡成立了“无锡市乡贤文化交流中心”,梳理了400多位乡贤的故事,累计投入近4亿元,启动了近200项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程。对荣氏梅园、张闻天故居等1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修复,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重现了昔日的辉煌。此外,推出《无锡市“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至今已完成83个项目的活化利用。其中,泰伯墓泰伯庙的全面修缮,梅里古镇的全新亮相,“天上村前”的修复完成,它们都已成为文旅融合的打卡地、人文经济的新地标。同时,无锡还启动了“三大史籍”的编撰工作,《无锡史》《无锡运河丛书》《无锡典籍》,围绕无锡城市名人文化等,系统理清无锡名人文化的脉络、特色,为传承和弘扬无锡的名人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借鉴上海等地的活化经验,推动名人文化与现代潮流的融合,引入新业态,举办特色活动,综合利用数字化和元宇宙等新兴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并通过智慧平台整合文化资源,推出云端展览等新形式,让“老时光”赶上“新潮流”,让“老建筑”打开“新空间”,用“新方式”塑造“新热点”,让无锡的名人文化资源更加生动和易于接触,不断将名人文化打造成展示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


江苏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江苏民建和江苏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江苏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江苏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