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江苏省委
  • 当前路径:
  • 首页
  • 基层动态
  • 详情页
民建苏州市姑苏区工作委开展古城保护调研
作者:周亮 来源:民建苏州市委 发布时间:2025-04-21 15:16

4月9日下午,民建苏州市姑苏区工作委联动苏州姑苏区政协城建组,组织30余名政协委员深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聚焦“文控保建筑修缮活化”与“古城文脉传承”,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为擦亮“古城保护更新”姑苏品牌凝聚智慧力量。

始建于清代的丁氏济阳义庄位于悬桥巷41号,是一座占地826平方米的清代义庄建筑群,经“修旧如旧”式修缮后,建筑面积约1021平方米,“一路五进”的建筑规制得到完整呈现,委员们着重考察修缮保护现状,了解砖雕门楼、轩廊屋脊等传统施工工艺特色并就房屋腾迁和后续利用等情况与建设单位进行探讨,也提出了探索“公益+商业”复合利用模式等建议。走进悬桥巷47号方嘉谟故居,委员们细致考察每一处雕梁画栋,深入了解其建筑构造、修缮细节以及背后蕴藏的历史故事。在听取修缮过程中如何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和局部建筑及铺地特点后,委员们充分体会到姑苏区在文物保护工作上的用心用情,为建筑可阅读积累了宝贵资料。

在苏州城建博物馆,调研组沉浸式体验卫道观前潘宅的活化蝶变。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以用促保”的更新理念,将1600平方米的深宅大院转化为展示姑苏城建史的活态展馆。在平江路南段的上海三联书店,是由姑苏区属国企打造的复合文化空间,不时举办读书会、艺术展等文化活动,委员们与书店负责人深入交流,围绕如何借助文化产业力量为历史街区注入新活力、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走进姑苏这一关键议题展开细致探讨。大儒巷38号古昭庆寺是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天历古刹,经2023年系统性修缮后,以全新面貌作为市、区公共文化阵地对外开放。委员们怀着对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热忱,详细了解这座历史建筑在功能转化、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力求为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累经验,助力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委员们纷纷表示,将基于此次调研,围绕古城保护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持续为姑苏古城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调研结束后,民建姑苏区工作委还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以及全国两会精神,传达了民建苏州市委会十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及区委统战部党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进行讨论,明确了2025年度重点工作。


江苏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江苏民建和江苏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江苏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江苏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